九州体育_中国有限公司

News center
[中国能源报]两会专访丨全国人大代表赵萍:“碳中和”战略下,能源装备行业适应能力待提高
时间:2021-03-05    来源: 中国能源报

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战略对绿色、低碳发展提出更高要求,倒逼能源行业转型升级,动力与压力并存。全国人大代表、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赵萍告诉记者,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,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、制造能力大幅提升,国产化率越来越高,为新目标奠定基础。但同时,部分核心装备及零部件仍依赖进口,能源装备全链条协同发展不畅。尤其在“碳中和”战略下,各种新兴产业边界交叉重叠、协同创新快速兴起,能源装备行业的适应能力、快速反应能力更待提高。

(文丨本报记者 朱妍)

中国能源报: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战略带来哪些新的机遇?

赵萍: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战略推动可再生能源迎来跨越式发展,风电、光伏发电将成为主力。受此影响,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概率加大,以光、风、氢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耦合系统解决方案前景更加光明。煤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,逐步由电量型电源向电量和电力调节型电源转变。核电预计将继续保持当前的稳定态势。

以此为带动,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加速。除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,东方电气还将加速推动“源头治理”,在降碳的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,为全社会提供节能与环保综合解决方案。此外,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加快构建,为我们创建绿色示范工厂、构建绿色供应链等提供广阔空间。

中国能源报:在此过程中,行业面临哪些挑战?

赵萍:以东方电气所在的能源装备制造业为例,这是能源产业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,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。对标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要求,行业整体面临以下挑战:

一是商业模式有待创新。主要表现在发展模式单一,现阶段多以单纯设备销售为主,制造服务业、全生命周期服务、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等其他商业模式贡献度较低。新产业的培育能力、国际化经营能力等,在一定程度上也落后于国际先进企业。

二是核心技术的引领作用不足。我国能源装备总体实现自主可控,但部分关键核心“卡脖子”技术、部分原材料和配套部件等仍受制于人,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风险隐患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能源装备,特别是电力装备已成为能够代表我国制造水平的“长板产业”,但整个行业尚未形成全球领先或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。

三是企业在适应市场节奏方面还有短板。主要表现在数字化转型资源配置不足,“工业化、信息化”融合水平与行业一流存在差距,精益化程度与行业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等。尤其在“碳中和”战略下,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,各种新兴产业边界交叉重叠、协同创新快速兴起,能源装备行业的适应能力、快速反应能力更待提高。

中国能源报:结合企业实际,如何进一步突破?

赵萍:东方电气将坚持“两条腿”走路。一方面,聚焦科技自立自强、坚持“四个面向”、加大研发投入,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开发平台,积极参与产业创新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、技术及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,加快推进重大创新产品和首台套装备研制。围绕国家长远需要,聚焦“锻长板”,以技术水平、产品性能全球领先为目标,全面打造“精品”。

另一方面,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,联合产业链上下游,加快推进风电轴承、高参数火电阀门、核电焊材等一批关键零部件、原材料“卡脖子”短板攻关,发挥整机装备和系统性解决方案优势,以应用为牵引,为短板攻关、测试验证、示范应用和性能提升创造条件。

中国能源报:作为行业领军企业,东方电气如何为“碳中和”目标贡献力量?

赵萍:“十四五”期间,东方电气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从化石能源装备转向绿色清洁高效低碳装备,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、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供给、供应链生态圈打造。同时,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瓶颈,实现主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,主要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、国际一流,部分领域实现国际领先,形成可持续的原始创新能力。

围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,我们将以提升主导产品核心竞争力为重点,优先发展风电,保持水电领先,拓展核能领域,加快燃机自主化步伐,深耕煤电清洁高效低碳灵活应用。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,加快实现产业延伸、转型、突破,做大节能环保产业,积极培育以氢能、储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成长产业。

热点推荐